20070916

Made in Taiwan的好聲音

差不多一年前左右,信箱裡有一堆角頭的電子報,但每一期都是「昊恩家族」的表演訊息,好像角頭除了他們沒有其他好介紹了。我完全不認識他們,然而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昊恩家族」這四個字有一種莫名的排斥感──可能是「昊」這個字太卡漫了,那種穿古裝的少女漫畫老愛用這種看不懂的字取名字──因此對於這組人馬(當時也不知到底有幾個人)不但毫無興趣,甚至覺得角頭電子報很煩而取消訂閱。
後來常在廣播上聽到「不自由」這首歌:
愛或不愛 哪來那麼多的理由
告訴你我的痛我不想再保留
其實男人的心總是蓋著藍藍的冰
為了保留愛 剩餘的自尊 也為你成笑柄

愛你不自由 不愛你也不自由
自自由由的風 我好久沒有享受
愛你不自由 不愛你也不自由
都已說了不愛 哪來這麼多理由
請你放手讓 我走

當時仍然不知道主唱是誰,只覺得聽來很舒服,不自由卻很自由,而且不是出來鬧的──你懂吧?這年頭!有天終於從某DJ口中聽出「昊恩家家」這四個字,這才想起那段不堪的往事,也只能為自己的不識英才而臉綠...


封面我超喜歡的,是永真急制的設計。如果是我看到藍色情詩篇這個名字,八成就真的把它做成藍色的......真可悲。

音樂界裡充滿了原住民,這一男一女的組合又是一對原住民的光榮,簡介請看這裡。CD裡家家的聲音就已經夠令人感動了,一直沒機會到live餐廳的我在今年金曲獎上終於見識到他們唱現場的功力,不同於張惠妹或戴愛玲那種爆發的高音唱腔,帶著恰到好處的沙啞和甜而不膩的音質,很輕鬆地唱著很簡單的旋律,很坦率的歌詞。心裡想他們能得獎真的太好了!

每年頒完金曲獎,隔天媒體總會看到幾則下「爆冷門」這樣標題的報導。儘管自己支持的歌手沒能得獎一定會感到失望,但每年得獎者我都認為是實至名歸,並且試著去聽看看他們被肯定的理由,我就是這樣認識陳建年的。因此不知道這些記者們是認為得獎者並不具得獎實力而不看好?還是因為只認識那些有能力砸大錢做宣傳的大廠牌歌手就否定其他獨立廠牌歌手的價值?他們對於音樂的認識和見解並不比一般大眾高明,沒有觀點就算了,至少應該忠實明確地報導訊息,然而那些文章卻充滿了無知和偏頗。我並非主張流行音樂應該背道而馳追求小眾,只是許多好的流行音樂並無能力做宣傳,這些好音樂或歌手如果能藉著得獎增加名氣、讓更多人認識、得到更多肯定,才是設置獎項的意義,而不是眼界與一般觀眾同低,隨之起伏。

娛樂新聞的編寫固然不能過於嚴肅,但要是因為這些用詞遣字影響了人們的觀感,對於這些歌手和音樂是很不公平的。看到網路上出現「又是不認識的人得獎......」這樣的評語,無奈之外,也對台灣媒體扮演的角色和能力感到心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